
台灣語言學學會2025終身成就獎
蘇以文,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我的語言學之旅: 視野與學思
摘要
我的語言學之旅無非是一段探究語言是否會影響人們思考與感知世界的方式的旅程,我好奇所有人是否都以相同方式思考,而其差別僅只在於個人的表達的方式。鑽研這些問題的人不限於語言學家,其他領域的專家如哲學、認知科學等也持續追尋相關問題的答案。光從語言學的角度,很難滿足我的好奇心。或許人們能透過慣性思維表達或理解抽象概念的簡單事實,便足以支持「語言揭示人類思維模式」的論點,進而成為一窺認知的窗口,但若有跨領域的激盪,其間值得思考的問題將會增加,觀看世界的視野也不必受囿於單一觀點。
語言學領域中,有一部分學者試圖透過概念隱喻理論探討這些問題的解答。該理論的基本主張認為,人們能藉由概念映射,從不同領域的具體事物中投射到抽象概念。本次演講即是採語言使用的視角,闡釋隱喻的多重功能。研究將探討隱喻如何在日常對話中發揮作用(例如條件句的使用)、如何協助人們在特定情境中更有效溝通(例如表達疼痛相關概念)、如何實現多模態詮釋(例如在音樂與繪畫中),以及如何促進文化理解(例如在時間概念化與諺語中)。我將基於自身研究成果,逐一闡明上述各層面的運作機制。
不可諱言,本次演講試圖以跨學科的視角,所審視的內容也超越傳統語言學的研究範疇。我期待這樣的分享可以鼓勵更多的語言學研究向外延伸,讓語言學的研究視野更加寬廣; 同時,我更希望這樣的嘗試可以讓其他領域的研究者進一步理解語言學的研究,並珍視與語言學合作或可產生1 + 1 > 2的結果。